八桂古代清官廉吏|舒清:务实为政 清廉正直
舒清,字本直,明代江西德兴市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后任河南参议、四川参政、广西左布政使。历官三十余年,清贫如一,有“遗爱在民”“心地光明”等称誉。著有《直庵集》。
为官清廉 刚正不阿
舒清初任工部主事时,发现工部在营造建筑时,浮滥之风盛行,奢侈现象严重,造成了人力物力极大的浪费。见此,舒清便准备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将多余的费用加以裁减。这一举措损害了权贵们的利益,引起了不满和嫉恨,因而备受排挤。有人劝他三思而行,指出这些营造都是宫内宦官来财的路子,改革只会得罪这些宦官。舒清慨然道:“宁可得罪权宦,也不得罪良心。”
有勇有谋 抗击洪水
舒清担任河南参议时,黄河水泛滥,河水暴涨,无数房屋被淹,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灾情严重,形势严峻,而各衙门的官员却自顾不暇。他们不是积极救灾,而是拼命抢夺船只,忙于逃命。一时间,城内人心惶惶。面对此情形,舒清果断命令部下:焚毁船只,与百姓共存亡。舒清的镇定感染了城中军民,他们在舒清的带领下,团结一心,抗击洪水。历经两天的艰苦奋战,洪水终于消退了,百姓最终守住了自己的家园,舒清也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誉和信任。
秉性正直 为民请命
广西地处偏远,但却有不少奇珍异宝。不少在广西为官的官员,都借机为自己搜罗一些珍玩古物,或作为私有财富,或用来巴结上司。历代朝廷也常常下旨要求广西进贡南方的宝物。舒清在任时,就两次遭遇皇帝索要宝物。这本是一般官员难得取悦皇帝的好机会,但舒清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百姓。在他看来,皇帝一时的高兴享乐,可能就是百姓一世的痛苦。为了百姓免受其害,舒清不顾“犯上”的后果,两次上书皇帝,指出大范围搜罗宝物乃是扰民之举,极力劝谏皇帝“明君节用爱民,圣王不贵异物”,尽量少向民间征收奇珍异宝,爱惜民力。舒清为民请命的行为,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忠正清廉 正气浩然
弘治八年,舒清改任广西左布政使。据《大清一统志》载,当时广西的少数民族因不堪地方官僚压迫,时有反叛之举。舒清莅任后,执政以宽容为本,与民休息,且尊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舒清的感化下,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渐渐放下仇怨,开始听从广西布政司的命令。当时田州有土官接任父职,按照惯例向舒清赠送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舒清看到后,把所有布政司的官僚召集起来,告诫他们不可接受贿赂,然后将所有赠送财物纳入国库。舒清离任后,广西百姓非常怀念他,为他和王阳明、刘大、夏山云三位名贤处处替百姓着想的官员,建立了“四贤祠”。
舒清历官三十年,“清约如寒素”,皆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得百姓之爱戴,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德兴士子的廉政爱民思想。他从广西致仕归家后,以诗书自娱,过着清贫的生活。(柳州市柳江区纪委监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