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古代清官廉吏|赵观文:清正廉洁 铮铮傲骨
赵观文,桂林市临桂县桥头村人,唐朝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成为广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官至翰林院侍讲。是“桂州三才子”之一,“桂州五贤”之一。
赵观文10岁能作诗文,13岁熟读儒家经典,满口文章,一心向学,17岁考中明经科。唐末官场的腐败已经不可避免地渗透进了科场,赵观文不屑于进行这些蝇营狗苟的龌龊交易,在众人各处请托时,赵观文一心备考,心无他念。由于考官舞弊,赵观文名列第八。落第举子对此不满,纷纷要求重考。唐昭宗下令彻查,在武德殿设考重试。昭宗亲自阅卷,夸赞赵观文“才藻优赡,义理昭宣,深穷体物之能,曲尽缘情之妙,所试诗赋,辞艺精通,皆合本意”,赵观文被钦定第一,高中状元。昭宗对赵观文学识颇为赏识,称其为“名实相符之士,艺文俱美之人。”授官侍讲学士。赵观文的《冠群论》为当时名士所赞赏,但已失传,《全唐文》中有其《桂州新修尧舜祠祭器碑》一文。赵观文勤学好问的精神,至今仍激励八桂学子。
赵观文科举之路坎坷曲折,终得蟾蜍折桂,成为经得起考验的状元,是其正直的人品和深厚文学素养结合的必然结果。其《桂州新修尧舜祠祭器碑》一文抓住尧舜关心民疾、懿德嘉行的崇高品德进行赞颂,反映出赵观文浩然正气和为国为民的情怀,表现“苍生思之”的观点。
经历过舞弊科场又踏入黑暗官场的赵观文,以其精妙娴熟的艺术技巧,严厉抨击险恶的官场和奸臣宦官。因厌恶奸臣崔胤的飞扬跋扈和肆意妄为,赵观文在崔胤向其索要诗文时赋诗二首对其行为予以犀利的批判和讽刺,诗句刻画了相府荒淫生活,更以斗鸡的不知天高地厚来比喻崔胤不知报效皇恩,只知道戕害同僚的丑恶和凶狠无情的奸臣行径,无惧崔胤的大权在握和自己可能会遭受打击。那些长期受到崔胤等人欺压的正直朝臣,读到赵观文的诗,不禁钦佩赵观文的骨气和胆量,一时传为美谈。
刚直不阿的品格,不仅表现在赵观文的文学作品中,也表现在他的政治生活方面。当时的朝廷已经成了宦官和权臣角逐权力的战场,没根基又有才学的赵观文成为权宦们拉拢的对象。赵观文自持正直,不愿同流合污,不善阿谀奉迎,对刘季述等权臣的专横横眉冷对,亦有过激言辞,为刘季述不满;同时又不屑与奸臣崔胤为伍,并由此将其得罪。至此赵观文深感官场险恶,危机四伏,最终怀着“穷则独善其身”的孤愤心情,急流勇退,辞官归里。陈可环任桂州都督时,特将其所住街坊改名进贤坊。清人于凌汉等人在其家乡立“赵状元故里”石碑,策励后进,以垂永久。他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不与邪恶势力妥协,敢于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铮铮傲骨,能够急流勇退的清明与智慧,被后人所敬仰,成为广西官员学习和效仿的典范。